1. 首页
  2. 新闻中心
  3. 行业资讯

巧木之间有闲情

来源:本站  编辑:管理员  时间:2017年05月02日  [ ] 浏览次数: 1843 [ 打印 ] [ 关闭 ] [ 收藏 ]

苏州木工自古精巧,且不说明式家具的讲究和精致,单说红木小件,却已经有了万千变化,小小的一个摆设,或者只是一个青花瓷瓶的底座,就能看出木匠的手艺来。苏作的工艺,就在这小小的方寸之间,所谓巧木,说的就是红木小件的机巧。苏州人的精致和讲究,就在这不动声色的生活中体现出来了。

【壹】

桐泾路边,从一条无名的小路走进去,顿时,大马路上的繁华与喧嚣在这里无关。在一个废弃的印刷厂里,王认石的工作室就设在这里。

打开一扇破旧的木门,二十多平米的屋子里满是暗红色的木屑灰,连在屋角,堆砌得整整齐齐的蜂窝煤,也泛着暗红色的影调。从2004年租下这间工作室,已是花甲之年的王认石每天都会准时来到这里,戴上老花镜,坐在窗边的工作台边,拿起一把锉刀,细心地打磨起一个精致的花瓶底座来。

13岁,当年的王认石刚刚小学毕业,就顶替他父亲的名额就进了红木雕刻厂,从此与红木为伴。

苏州的木工大能为宫室梁架,小则是家具摆件,几百年来,这个被称作巧木的红木小件的制作工艺代代相传,到了王认石的手里,已经摩挲了近半个世纪。

让王认石记忆犹新的是,70年代末,邓小平访美,以景德镇的青花瓷瓶作为礼品送出,但是,这几个青花瓷瓶缺少相称的底座,当时在全国范围遴选,最终选定了以红木小件最为著名的苏州,最终任务落到了当时的苏州红木雕刻厂,年轻的王认石设计制作了6个款式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,最终,这十多个红木底座跟着邓小平漂洋过海。

在王认石看来,红木小件的范围很广,有盒、盘、座、几、屏等红木小件;有用浅刻、浮雕、镂雕技法制作而成的筒、笼、罩以及人物、走兽、花卉等红木工艺品;还有筷、印盒、书尊、书签、线板、茶托等红木旅游纪念品,大小制品有近千个品种。

【贰】

苏州历来是以各种精巧的手工艺而出名的,所谓的苏作工艺,讲求的就是精致与简洁,没有过多广式的花哨功夫,都是实实在在的工艺,红木小件当初以苏州最为知名,注重线型的变化,讲求韵味。

到了明清时期,苏州做小件的能人辈出。《吴县志》载:“精制小木器”的“板方则袁友竹,回旋则邬四,皆一时之良工”。

龙木阁明代艺人鲍天成,擅长雕刻各种器物,其造型制作,别具匠心,与众不同。清代艺人杜士元雕刻技术超群,曾为宫中制一屏风,上雕五百罗汉人称“精细绝伦”。

到了民国时期,苏州红木雕刻小件作坊有四十余家,作坊集中在景德路、范庄前、王天井巷一带。

如今的人民路,已然是车水马龙,当年,当这条路还是青石板路,被苏州的老百姓叫做卧龙街的时候,这条街上有个“红木小王”,尽管年纪不小了,但始终被人成为小王,小王专做红木小件,前店后坊。做了那么多年也有些名气,新中国成立后,成立红木小件雕刻生产合作社,后改名为苏州市红木雕刻厂,“红木小王”进了厂,做的还是红木小件。

有时候,这些老手艺人的故事往往在他们的兢兢业业中显得有点单调乏味,一成不变的生活才练就了他们精巧的手艺,反而是那些咋咋呼呼的,埋没了手艺,倒是如红尘般烟消云散了。

红木小王过世时只有60岁,他的儿子接了他的班,成了新一代的“红木小王”,接下来就是王认石的故事了。

【叁】

红木小件的制作,首先注重的是选料,其次看的便是木工的技艺了。

在王认石的那张久经风霜的工作台上,一排溜,放着20多把各种大小各种样式的工具,而这些工具,竟然都是王认石自己做出来的,光锉、高脚锉、铮刀这类工具市场上只能买到坯子,需精心修理才能使用,自己修理的工具用起来称手。

王认石的这套工具,是几年前做的,已经在每天的打磨中,磨去了棱角,散发出温润的色泽来,他说老工匠是不肯把工具借给别人的,工具的好坏十分重要,行话叫“七分工具,三分本事”。这吃饭的“家伙什”怎么可以随便出借呢?

“方园六角一把抓,手弓还要带垃垃。”这便是对小件制作者的形容,也是每个工匠必须具备的条件。“上下齐正无雀斑,转弯角角要和顺”,“切忌方园不正,互不通气,镶配不称,歪扯不齐”等口诀,是对手工技艺基本功的要求,是每个工匠要努力的,可不是三两年就能达到的,必须要长期练习才能掌握,有的还要看天赋足不足。

在王认石看来,做工精良的苏式红木小件,它既是艺术品又是日用品。中国古人偏偏习惯了讲究的生活,小件虽小却有大道理,做得考究,日用器具已不是普通的日用器。

果盒、果盘之类,说起来不过是是放放水果瓜子糖果,设计得造型优雅,做工细腻的果盒果盘已不只是一件日用品,成为一件较高艺术的工艺品,平时不会随便使用,有贵客来临时拿出来,一边吃着水果瓜子一边欣赏工艺艺术,倒是显出主人高雅尊贵的身份来。

红木小件的品种繁多,涉及面广,一个红木小件工匠不但要有较高的制作技能,最关键的是要善于观察欣赏其它工艺艺术品,对它们有所了解与感悟,才能设计出一件好的红木小件作品。王认石始终记得当年陆涵生大师的指教,他说,设计制作一件东西牢记四个字:“玲”、“珑”、“怪”、“巧”。

虽然有的时候,红木小件仅仅是作为一片绿叶,点缀着它所衬托的工艺品,但是,配角也要有配角的高姿态,没有那股子苏州人的闲情逸致自然是不懂得欣赏的,方寸之间,股掌之内,苏州人的机巧不露痕迹地散布在日常生活的不动声色中。


分享到: 更多
Copyright © 2017 苏州贡之享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044764号 技术支持:畅享互联科技